1、可靠性
可靠性仅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间隔内完成功能的能力。这是国家标准中给出的定义。标准的作用是衡量产品的质量。那么如何评估产品的可靠性呢?这需要对这一定义进行衡量。
可靠性测试
一般来说,“在规定条件下”是恒定的,并保持很长时间,没有测量条件。首先,产品的“功能”基本完成后,才可视为可用产品,不符合测量条件。因此,只能测量“时间”和“能力”。能力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衡量能力的常用方法是“概率”。因此,该定义大致相当于:“在固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间隔内保持功能完整的概率”或“所有产品在固定条件下保持功能的平均持续时间(失效概率为50%)。这就产生了两个衡量可靠性的参数:“失效概率”和“平均无故障时间”。这两个参数是相对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规定条件”发生变化,则允许可靠性下降,但降趋势也是可靠性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指标。
可用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是必须考虑设备的应用环境。然而,可靠性更多地关注它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使用多长时间(以概率表示),而可用性则反映它是否可以使用?你能用得好吗?是否能满足用户的期望?可用性需要考虑客户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可以正常工作。例如,笔记本电脑可能被用户带到国外,笔记本电脑能否在不同国家电网的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可用性指标;台式电脑不需要考虑这种问题。对于埋藏在地下的电缆,显然需要考虑被老鼠吃掉的问题。这些都是可用性问题。可靠性一般只考虑额定工况下的使用时间和非正常工况下的效率降低指标。
例如,一台设备的操作员突然从一名男子换成一名女子。由于没有考虑操作者的身高和力量,女性的操作频率远低于男性,导致系统的操作效率下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设备的可用性很差。然而,由于操作频率的降低,设备的可靠性可能会提高。